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共69名,35岁及以下20人,36—50岁32人,50岁以上17人;国外留学人员4名,具有博士学位6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1名,其中研究员21人,副研究员22人。
人才培养:
实验室在读研究生24名,其中14名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并有7名博士后在站。学习专业含古地磁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田构造学等。
团队建设:
实验室固定人员中入选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4人,古构造重建科技创新团队获得国土资源第一批科技创新团队(2013年)。
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获奖情况:
张拴宏研究员2007年荣获第五批国土资源部“创新人才工程”百人计划资助;2011年8月获“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2014年2月获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荣誉称号;2016年获“第八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2017年获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入选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国土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第三批“科技领军人才”。
王文磊副研究员2015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2016年当选国际地球科学家联盟(YES Network)副主席,2017年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杰出青年,2018年入选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018年获国家自然基金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李建华副研究员2014年入选“香江学者计划”,2018年获国家自然基金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刘晓春研究员2013年入选国土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2017年获“科技领军人才称号”。
胡健民研究员入选国土资源部首批杰出地质人才,2018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陈正乐研究员获2017年获地调局“优秀地质人才”。
“古构造重建科技创新团队”2013年获得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表3)
项目获奖情况: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重点古湖泊环境演变序列》、《东准噶尔南缘中新生代造山过程及盆山耦合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南极埃默里冰架-格罗夫山综合地质调查与研究》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城市地质试点调查》获得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一等奖。
《阿拉善地块前中生代构造归属新认识》获得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刘晓春研究员2012年获得新华联科技奖突出贡献奖,杨振宇研究员2014年获得新华联科技奖杰出成就奖。